更新时间: 2025-02-23
神农氏
神农氏,据《孟子·梁惠王章句上》载:"神农,有娲氏之女安登,为少典妃,忎神龙而生帝。承庖羲之本,(伏羲氏禅位与神农氏)以火德王。"故曰:"炎帝"。斲(zhuó)木为耜,揉水为耒,耒耜(lěi sì)之利以教天下,故号"神农"。据司马贞《三皇本纪》载:"太昊伏羲氏,日月象其明,龙河马图神其应,泄阴阳之秘,奥八卦爻象之先,配干支,作甲子。历象以兴嫁娶,正姓氏而大婚伊始,代结绳(指燧人氏结绳记事,代者接代也,燧人氏四传无怀、葛天、女娲至伏羲,继承基业),为礼道重人伦,作二十五玹之瑟,龙师纪官。始庖厨,倡六兽,之先帝也。端拱于上,朱襄诸臣分理于下。呜呼,此天所以开炎帝之盛也。"因为当时为禅通纪十九氏时代,故伏羲氏禅位于**重臣朱襄氏,即炎帝也。
伏羲和女娲生少典,少典和安登生神农,神农氏是黄帝同父异母的哥哥。
少典
(Shào Diǎn):中国汉族人,华胥氏之孙、伏羲与女娲之子、炎帝(神农氏)与黄帝之父。
神农氏出生于距今6000年前至5500年前,生于姜水之岸(今宝鸡市境内),神农氏(炎帝)发明农具以木制耒耜,种五谷。教民稼穑饲养、制陶。治麻为布,民着衣裳。他遍尝百草,有"神农尝百草"的传说,教人医疗与农耕,改善生活。他出现以后,创造了一个新时代。因以农业为主,他的部落称神农部落,被后世尊为中国农业之神,医药之祖。被古时候的医馆、药行视为守护神。
《齐民要术》
《齐民要术》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,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书中正文分成10卷,92篇,收录1500年前中国农艺、园艺、造林、蚕桑、畜牧、兽医、配种、酿造、烹饪、储备,以及治荒的方法,书中援引古籍近200种,所引《泛胜之书》、《四民月令》等现已失传的汉晋重要农书,后人只能从此书了解当时的农业运作。
玉米栽培技术
玉米种植的土壤需要在秋季深翻,利用冬季的低温杀灭土壤里的寄生虫。进入播种期时,才能保证秧苗的成活率。简单的播种是用镐头在高坡地,刨出合适的小坑,浇入适量的水后,等水渗入地表后再点种子,培上土,用脚轻轻踩一下,完成初栽过程,后期根据不同成长阶段,在玉米苗一侧的边缘处进行合理的施肥,**给玉米苗浇上适量的水。大型大面积的播种,需要科学合理的播种前的准备工作,玉米属于高坡作物,种植时需要垄沟,将玉米种植在沟垄上的平面土壤里。垄上精量点播,一般情况下,播种与施肥作业一次完成,种子和肥料间距应保持在侧5cm深3cm。
世界各地的农作物种植
欧洲和东南亚
农作物栽培的历史各有不同,近东和欧洲开始于公元前6500-3500年;东南亚,开始于公元前6800-4000年;在中美洲和秘鲁,大约开始于在公元前2500年。大多数**行作物栽培的地区是半干旱气候的江河流域。在欧亚大陆,作物栽培的方法是,先耙地,然后犁地播种;而在中美洲,因为没有牛马等,他们的主要作物---玉米。
古希腊和罗马
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,希腊人就栽培粮食作物,主要是大麦,还种植橄榄树、无花果和葡萄,饲养牲畜。希腊人发明了水车用来从低处向高处提水。
古罗马人
发明了一些铁制工具,如犁、镰、锄等,提高了地中海地区的农业技术水平。他们种植小麦、大麦、谷子、葡萄,饲养动物。公元前200年前,每个罗马农民都有1.8-6.1公顷土地。在随后的200年中,富有的人从国家那里得到了更多的土地,于是他们就叫奴隶干活了。
在这段时间里,国家又立法把富人的土地分给小农户,但这种改革**失败了。公元200年时,很多农民变成了佃农;公元400年时,这些佃农的权利更少了,**变成了依附于土地的农奴。
中世纪的欧洲
拥有土地的农民把他们的土地又分给他们的儿子。这样,只有很少土地的农民们就很贫穷。特别是在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灭亡后,小户农民不得不把土地献给贵族来寻求保护。公元1000年到1300年期间,欧洲进入庄园时代,这种情况变得非常普遍,在英国、法国和德国更是如此。
在庄园时代,农奴们生活在地主庄园附近的村子里,为地主干活。每个农奴耕种5-12公顷土地,重要种植小麦、大麦、豆类、燕麦和黑麦,还安排有休闲土地。这种制度在中国、日本和**也有。
现代农业
解放后,土地改革后,贫、下中农虽然分得了土地,但因牲畜、农具不齐备,生产经营困难,一遇天灾人祸,就出现卖地、借债现象。为防止两极分化,**和**及时领到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,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(1951--1955)并农业生产合作社(1953--1957)。(注:各地开始时间可能不是很一致,该参考时间为河南省宜阳县时间)。采取大锅饭的方式按人口发放口粮,群众生活十分清苦。**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全县农村逐步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:开始是专业承包、联产计酬,接着推行了统一经营、联产的劳动责任制。